当前位置: 首页信息

郑州清真北大寺

信息详情

清代以前郑州唯回一的一座清真寺是郑州市清真北大寺。民国以后,随着回族聚居点的扩展和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,郑州清真寺数量在所增加,管城回族区就有8座清真寺(男寺8个,女寺3个)。解放后,划归管城辖区的清真寺计有7座(男寺4个,女寺3个)。1978年后,除清平里清真寺外,其余6个清真寺全部恢复活动,其中以北大寺为最著名。

北大寺原称城内大寺或清真寺,始建于明代,是郑州最早的清真古寺,占地十余亩。乾隆十九年(公元1754年)和四十七年(1.782年)两次重修。解放后1953年进行过大的修葺。1982年又一次全面翻修,次年7月落成。

修成后的北大寺,主要建筑由大门、望月楼、大殿、南北讲堂、陪殿、沐浴室、殡仪馆组成。望月楼为中阿艺术结合的建筑物,楼高10米,楼四角飞起,挂有风铃,楼顶为绿色玻璃瓦复篮,屋脊两端彩兽伏卧,栩栩如生,优雅壮观。楼周围由12根石柱支撑,其中8根分别书有中阿对联各两幅。中槛上方悬挂有“正教昌明”大匾,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一年,钦命会办台湾军务、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所献。殿内外原挂有历代阿旬和名人所书匾额和对联,今尚存有乾隆年和民国初年大阿訇马振九、马长清所书阿旬文匾2块,以及“天方正宗”、“显杨正教”、“天方净域”等汉文匾4块。

北大寺历经沧桑,尚存明宣德五年铸造的铜香炉两个,清代大小碑15通。北大寺早年实行三掌教制。从1916年至1985年,先后更迭教长有23人,其中影响最大的有马长清、谢西三、苏百泉等,均在回族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贡献。郑州最早的回民小学“明经初等小学”是该寺首创,最早的回民中学,也是该寺兴办的。解放前夕,寺内还创办过《天风报》。

该寺颇负盛名,不少名人慕名来访。传说清代的左宗棠、新疆哈密王、民国时的马福祥、白崇禧等,都曾到寺内礼拜,并题写过匾额和手谕。修葺后的北大寺,还接待了日本、美国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、伊朗等国宗教界客人,他们对中国奉行的民族平等、宗教自由政策赞叹不已。

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,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在北大寺开学,正式教职工14人,其中专职阿语教师3人,宗教教师2人,为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四省培养出具有大专文化程度和一定造诣的伊斯兰教职业人才。学院规模定为120人,学制三年。1989年5月,伊朗送经团到管城回族区北大街、北下街、后阜民里三坊清真寺宣讲《古兰经》。

参考资料引用

友情提示

此页是<郑州清真北大寺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,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信息资料

信息名称: 郑州清真北大寺
信息栏目: 信息简介 联系方式
网页版本: 手机版 电脑版